台灣廚藝教室交流論壇
標題:
跨越十七载:一群台灣人与四川凉山的“达祖”情缘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1-5-22 00:33
標題:
跨越十七载:一群台灣人与四川凉山的“达祖”情缘
中新社凉山3月12日電 题:超过十七载:一群台灣人与四川凉山的“达祖”情缘
中新社记者 岳依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3月的凌晨,朗朗念书声从泸沽湖畔的达祖小學傳出。摩梭傳统式样的木楞房课堂、宽阔的塑胶操场……這所由一群台灣人于17年前复建的黉舍不但承载了本地孩童的念书梦,还勾画出一段台灣与四川凉山動听的两岸情缘。
<img alt="3月4日,达祖小學理事會理事长游静芬率领學生们走出课堂筹备课間勾當。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2021/03/12/57ff451c2e164251a7076175975f3cce.jp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0;" title="3月4日,达祖小學理事會理事长游静芬率领學生们走出课堂筹备课間勾當。中新社
达祖小學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镇达祖村,2000年因為教诲資金欠缺等缘由被撤点并校。2004年,以台灣白叟李南阳為首的公益团队来此成长有機农業時,發明本地教诲資本稀缺,团队便在台灣筹款复建了达祖小學。2007年,李南阳因病归天,骨灰长埋在這片讓他顾虑不已的地皮。
<img alt="3月4日,达祖小學的學生们在操场上顽耍。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2021/03/12/1facd0a02d2a436a870bc8b1ea934c88.jp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0;" title="3月4日,达祖小學的學生们在操场上顽耍。中新社
从破败不胜的木楞房到举措措施齐备的現代化小學,从仅開设學前班到2010年建成彻底小學,占地面积从三四亩扩展至八亩……“各地爱心人士帮忙达祖小學完成演變。”站在李南阳怀念雕塑前,达祖小學理事會理事长游静芬奉告记者,“但愿孩子们能感觉喜樂、获得喜樂,长大後也愿意帮忙别人,通报喜樂。”
“之前我在台灣从事餐
新店汽車借款
,飲業,做公益增长了我生命的厚度。”本年60岁的游静芬措辞時始终面带微笑,偶然有途经的學生同她打号召,她便和顺颔首回应。2004年以来,游静芬一向賣力达祖小學的資本整合事情,很少回台灣。“5年前,我選擇假寓泸沽湖镇,用余生在這里苦守。”
<img alt="3月4日,在达祖小學圖书室内,达祖小學理事會理事长游静芬在给學生们讲授“恐龙舆圖”。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2021/03/12/12f3124f95b64dd989c079855926ad78.jp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0;" title="3月4日,在达祖小學圖书室内,达祖小學理事會理事长游静芬在给學生们讲授“恐龙舆圖”。中新社
包管达祖小學正常開课的同時,十余年来,以游静芬為主的台灣公益团队还在四川、云南展開助學事情。今朝,团队均匀每學期要為800多位學生召募并别离發放1000余元人民币助學款。“捐錢的爱心人士有台灣的,也有大陆的,大師不分相互,配合在做好這件事。”
做公益之余,游静芬但
止痛藥膏
,愿本身能成為毗连台灣和四川凉山的桥梁,讓更多台灣人领會凉山的成长和變革。“比年来,凉山的教诲和交通前提變革惊人,村落小學都修得很标致,硬化路直接
鳳凰電波
,通到村民家門口。”游静芬说,曩昔从台灣到泸沽湖镇必要近3天時候,現在仅需一天。
欢迎前来考查的客人、接洽爱心人士、奔走各地發放助學款……游静芬天天将事情放置得满满铛铛,熬夜加班也是常事。“我感觉本身做得还不敷好,还在继续进修前进。”游静芬笑言,本身虽已年至六旬,但公益是一件做了就停不下来的事變。“我一点都不感觉累,但愿有更多年青人参加,把這件事长久长久地做下去。”
<img alt="3月4日,达祖小學理事會理事长游静芬(右)与台灣青年陈一慈在教研室里會商课程設計。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2021/03/12/1cffc10729404cd8b66395a96310dfed.jp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0;" title="3月4日,达祖小學理事會理事长游静芬(右)与台灣青年陈一慈在教研室里會商课程設計。中新社
在游静芬及团队的尽力下,大凉山深处的达祖小學先後迎来持久或短時間的支教教员已达上千人次,此中不乏心怀空想的台灣青年。被學生们親热称為“小陈教员”的陈一慈恰是此中之一。
本年30岁的陈一慈大學结業後一向在台灣从事公益教诲事情,2018年,她偶尔在網上看到了达祖小學的故事,便對這里心生憧憬。同年,陈一慈来达到祖小學,賣力课程設計和資本對接。一年後,她与黉舍一名纳西族教员相爱,“解锁”了新的身份,成為一位凉山媳妇。“我原规划只在這里事情3年,没想过假寓,缘分真是一件奇异的事。”
事情之余,陈一慈热中于向在台灣的親友老友讲述大陆的故事。在這位“90後”台青看来,正有愈来愈多台灣年青人選擇到大陆創業、就業,助推两岸融合、加深两岸感情。
17年来,海峡两岸配合刻划了达祖小學的复建与演變,跟着两岸年青人不竭参加,两岸一家親的情缘还将在此久长持续。“达祖小學是我和老公的‘伐柯人’,更是两岸爱心人士感情的结晶。”陈一慈笑着说道。(完
鋰電割草機
,)
歡迎光臨 台灣廚藝教室交流論壇 (https://newstour.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