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十七载:一群台灣人與四川凉山的“达祖”情缘
中新社凉山3月12日電 题:超過十七载:一群台灣人與四川凉山的“达祖”情缘中新社记者 岳依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3月的凌晨,朗朗念书声从泸沽湖畔的达祖小學傳出。摩梭傳统式样的木楞房课堂、宽阔的塑胶操场……這所由一群台灣人于17年前复建的黉舍不但承载了本地孩童的念书梦,還勾画出一減肥藥,段台灣與四川凉山动听的两岸情缘。
,/12/12f3124f95b64dd989c079855926ad78.jp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0;" title="3月4日,在达祖小學圖书室内,达祖小學理事會理事长遊静芬在给學生们讲授“恐龙舆圖”。中新社
包管达祖小學正常開课的同時,十余年来,以遊静芬為主的台灣公益团队還在四川、云南展開助學事情。今朝,团队均匀每學期要為800多位學生召募并别离發放1000余元人民币助學款。“捐錢的爱心人士有台灣的,也有大陸的,大师不分相互,配合在做好這件事。”
做公益之余,遊静芬但愿本身能成為毗连台灣和四川凉山的桥梁,讓更多台灣人领會凉山的成长和变革。“比年来,凉山的教诲和交通前提变革惊人,村落小學都修得很标致,硬化路直接通到村民家門口。”遊静芬说,曩昔从台灣到泸沽湖镇必要近3天時候,現在仅需一天。
欢迎前来考查的客人、接洽爱心人士、奔走各地發放助學款……遊静芬天天将事情放置得满满铛铛,熬夜加班也是常事。“我感觉本身做得還不敷好,還在继续進修前進。”遊静芬笑言,本身虽已年至六旬,但公益是一件做了就停不下来的事变。“我一點都不感觉累,但愿有更多年青人参加,把這件事长久长久地做下去。”
<img alt="3月4日,达祖小學理事會理事长遊静芬(右)與台灣青年陈一慈在教研室里會商课程設計。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src="http://i2.chinanews.com/simg/cmshd/2021/03/12/1cffc10729404cd8b66395a96310dfed.jpg" style="border: px solid #00000厨房水池過濾神器,0;" title="3月4日,达祖小學理事會理事长遊静芬(右)與台灣青年陈一慈在教研室里會商课程設計。中新社
在遊静芬及团队的尽力下,大凉山深处的达祖小學先後迎来持久或短時間的支教教员已达上千人次,此中不乏心怀空想的台灣青年。被學生们亲热称為“小陈教员”的陈一慈恰是此中之一。
本年30岁的陈一慈大學结業後一向在台灣从事公益教诲事情,2018年,她偶尔在網上看到了达祖小學的故事,便對這里心生憧憬。同年,陈一慈来达到祖小學,賣力课程設計和資本對接。一年後,她與黉舍一名纳西族教员相爱,“解锁”了新的身份,成為一位凉山媳妇。“我原规划只在這里事情3年,没想過假寓,缘分真是一件奇异的事。”
事情之余,陈一慈热中于向在台灣的亲友老友讲述大陸的故事。在這位“90後”台青看来,正有愈来愈多台灣年青人選择到大陸创業、就業,助推两岸融合、加深两岸感情。
17年来,海峡两岸配合刻划了达祖小學的复建與演变,跟着两岸年青人不竭参加,两岸一家亲的情缘還将在此久长持续。“达祖小學是我和老公的‘伐柯人’,更是两岸爱心人士感情的结晶。”陈一慈笑着说道。(完)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