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平教育洞察|日本、韩國和台灣地區有小升初吗?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為什麼日本、韩國和台灣地區没有小升初。我们在台灣地區访问的時候,台灣的一個老師问我:“你们老是说小升初、 小升初的,小升初是什麼意思?”我们非常震惊:“难道你们没有小升初吗?”我们给他解释了以後,他说:“没有,我们這儿没有小升初。”他又解释说:“我们從國小(國民小學)升入國中,像四年级升入五年级一样,是没有選择、没有竞争、没有淘汰的。”轮到我们惊讶了:“你们為什麼没有小升初啊?”他说他们实行的是义務教育。我说,我们实行的也是义務教育。
後来我们到韩國访问,韩國也没有小升初,甚至没有中考——韩國的中考在1976年就取消了。他们的學生都是自己上下學,不用家长陪同,學校离家距离也很近,差不多走5到10分钟。學業负担很轻,没有什麼作業。陪同我们的翻译和领队,她们两個都是小學生的母亲。我说:“你们小學之間真的没有差距吗,你们不選择學校吗?”她说:“其实我们也择校。我们的選择主要是两個标准:第一個是离家近,第二個是伙食好。”
说老实话,像這样的概念,如果是他们的地方教育官員告诉我们,我们是不太相信的,因為我们對中國激烈的升學竞争非常熟悉了,但是這两位小學生家长亲口表述,就说明這的确是一個事实。我進一步了解到,他们中小學教育已经非常宽松。韩國的小學生是九点上课,作業非常少;下午的時間也有很多人去课外班,但是他们的课外补習班主要是藝術类和体育类的,是素质类的补習班而不是學科教育的补習。我问我们的领队:“你的孩子在學什麼?”她说在學钢琴。我说,钢琴有没有考级?她说,這是绝對不允许的。也就是说,补習班里面也是禁止钢琴考级這种竞争性的活動。所以我们就意识到,我们原来听说的“韩國的考试竞争跟中國差不多,考试、课外培训非常激烈”的历史已经過去。
日本、韩國、台灣地區,他们教育普及和发展的程度比较相似,都没有小升初。為什麼没有小升初?道理很简单,就是學校均衡。學校品质差不多,當然是只有一個标准了,那就是离家越近越好。
其实設計义務教育制度的時候就是基于這样的理念。因為义務教育的特征就是要免试、免费、就近入學。為什麼呢?因為它是一种保障性的教育,是人人有份、全民共享的一种基本人权,所以天生就是非選择性、非淘汰性、非竞争性的。有点像我们所说的“低保人人有份”。所以,當然是离家越近越好。按照這样的理念,你建設學校的時候、教育資源配置的時候,必须是一视同仁的,不能有亲有疏、有高有低有。比如,有的學校建得漂亮一些,有的學校建得豪华一些。
在普及教育的過程當中,像韩國、日本,它有两個原则:第一個是,從最邊远的海島渔村首先開始免费教育,因為那些地方最贫困;第二個,我们了解到,日本有一個口号叫“一张圖纸建所有的學校”,也就是说不管你這個學校是在海島、在农村還是在大城市,都是這一個标准。所以我们最近在媒体上看到一個消息,日本一個海島上只有一個學生的學校,但學校里的設备一应俱全。當然,這些設备并不是独為這一個學生而建造的,過去這里也有200多個學生,就是一所普通的海島小學,只不過是说明海島小學的資源配置跟大城市的學校基本是一样的,没有城乡之别。
校长教師流動制度:保障义務教育均衡发展的關键
保障學校的质量均衡,除了硬件和教育经费的公平配置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校长教師的流動制度。恰好在日、韩,我们中國的台灣,他们都是实行這個制度。在韩國,我们了解到,它的校长是四年制,教師是五年制,學监是三年制,到期必须轮换一次。當然,理论上也可以延长一届,也就是说你在一個學校最多可以待十年,但是已经不能再待更久了。那麼校长和教師的定期流動保障了這個學校的软件資源,也就是教師資源也是大致均衡的,不會造成像我们現在的某些名校聚集了非常多的高级教師、特级教師和名牌教師,而它旁邊的學校可能一位這样的老師都没有。
當然,要能够有效地实行教師和校长流動制度,還有些前提。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实行的都是教育公務員制度,也就是说把教師纳入公務員的管理规范。你是國家工作人員,所以你必须按照國家的规定進行定期流動,不是你愿不愿意的问题。那麼這样我们就看到它体現的与其说是教育現代化,不如说是教育正常化。
教育正常化的背後,涉及到對义務教育属性的認识
其实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日本和台灣地區都提出過“教育正常化”這個口号,就是针對當時激烈的學業竞争、“考试地狱”這种現象提出来的。還包括“學校要像學校”,要尊重學生等等。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1211s/451/w811h440/20201211/0fd4-keyancy0386858.jpg
我们也可以從學業负担上看到這种差别。2012年OECD组织做的全世界15岁青少年的學業水平测试(PISA测试)有一個很重要的產出。中國内地是上海队作為代表参加PISA测试,學業成就数學、阅读和科學总分第一,但是上海队還得了另外一個第一,就是學習時間最长。從統计上来看,上海學生每周的學習時間是13.8個小時,再加上课外辅导等,一共是17個小時,而OECD的國家的平均值是7.8個小時。事实上,上海學生的學習時間要比港澳台多一倍,而日本學生的學習時間只有上海的1/3。但是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北、日本都是在PISA测试的第一梯队里面,也就是说學業成就差不多,都是前十名之内,但是他们的學業负担就差了那麼多。
所以教育正常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值得追求的目标。因為我们看到,在中國有很多巨型學校和大班,在很多地方,三五千人的小學、一两万人的中學司空见惯。在這样的學校,由于學生人数太多,學生上楼、下楼、跑操或者吃饭時動辄就容易发生校园安全事件,所以在這些學校往往都实行非常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不许跑、不许動、學生课間不许上下楼、不许离開教室、不许跑動打闹。但是我们知道,小孩從小學一年级開始就不许跑、不许動、不许喧哗、不许打闹,那這還是一個學校吗?所以在中國,实行教育正常化,是一個現实的追求。
台灣地區的學校基本上可以说是实行半天上學的。一二年级都是只有上午上课,三四年级有3個下午是不排课的,五六年级有一個下午不排课。事实上,在欧洲,比如在德國,它的中小學基本上都是半天上课。我们現在是全天上课,寒暑假补课,雙休日补课,區别非常之大。
在教育均衡化、教育正常化的背後,其实涉及到對义務教育属性的認识,就是對于一种教育价值观的追求。也就是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到底是面向少数人用层层筛選的方法,筛選出一小批尖子學生,還是面向大多数人,面向全体儿童,给全体儿童提供一個正常的、健康的,利于素质发展的教育?這就是教育背後的价值理念,也是政策設計的一個基础。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01211s/250/w600h450/20201211/f5bc-keyancy0386943.jpg
义務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可以实現的,教育正常化的目标也是可以实現的
像日本和韩國,他们現在实行的還是九年义務教育,而台灣從2016年開始实行12年义務教育,就是要把高中也纳入到义務教育的阶段。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说,高中也要按照免试、免费、就近入學的规范来管理。
當時“究竟要不要实行12年义務教育”在島内引起了重大的讨论,无论是學者還是家长都分成两派,因為它核心的關注是要消灭一批高中名校,包括著名的建國中學和著名的台北第一女子高中等。主张反對12年國教的被称之為“選优派”,就是要发挥教育選拔优秀人才的功能,把重点學校都取消了,优秀人才的培养怎麼辦?主张12年國教的,他们的价值观念是“均优”,并不是反對优秀,而是反對把优秀的學生集中到一两所學校,反對我们現在的這种拔尖、掐尖培养的制度。他们認為,這些优秀的學生分布在普通的學校,他们個人的表現會更好,不然他们在一個尖子學生高度集中的學校,同样會分成中心和邊缘,很多人也會感到受压抑或是不被重视。但在普通學校,他们肯定都是“鸡头”,能够带動更多的學生来发展。
關于到底是“均优”還是“拔优”,台灣经過了多年的讨论和一系列教育改革,包括改革联考制度、实行九年一贯制的课程等。台灣在這個问题上讨论的是非常深入的。到今天為止,“均优”已经成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念。當年争论非常激烈的關于废除联考、關于取消高中名校這些问题,現在大致上已经平稳地過渡了,不再成為突出的问题。當然,高中名校的政策設計上還是给它们保留了一段缓冲期,也就是说在一段時間内還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可以通過考试招生的方式入學,保证這些名校還有一定的精英性。
总而言之,经過了這些年普及教育和教育公平的启蒙,台灣地區的基础教育,尤其是初中和小學教育,已经是非常生動活泼。同样,跟日、韩的情况相似,没有什麼考试压力。我碰到一個高三的學生,我问他:“你们有没有停课一個學期,或者停课一年專門补课?”他讲:“没有。”他们基本上還是正常上课的,提前一個月结束高三的课程,然後备考。
老实说,這些信息是非常令我震惊的。這其实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我想我上文所说的日本、韩國和台灣地區,他们的义務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已经达到這种状态,说明了一個道理:义務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可以实現的,教育正常化的目标也是可以实現的,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