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廚藝教室交流論壇

標題: “2012,讓我们一起去台灣念书”——西工大學子的台灣梦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1-8-20 15:52
標題: “2012,讓我们一起去台灣念书”——西工大學子的台灣梦
西工大消息網10月29日電 (记者 王凡華)在台灣政府颁布發表有限定地開放大陸學生来台就读後,台灣高校于2011年起頭正式招收大陸本科生及硕士、博士生。同年秋,近千位大陸青年超過海峡,落座在台灣學府的讲堂里,两岸教诲交换的新页也由此落下特别一笔。2011年,西工大首批21论理學生赴台北科技大學、台灣义守大學、元智大學、昆山科技大學、淡江大學,顺遂完成為了一個學期的交换進修。2012年,黉舍已遴派86名本科生赴台交换進修。

對付已完成宝島肄業的同窗,在他们的简历中,此後将增长一個如今看来還稍显目生的名词——“陸生”。今天,就讓咱们来听听几位“陸生”讲述他们在台灣肄業的故事。

念书和观光,是想来最幸福的事變。

拜候几位“陸生”,谈起在台灣肄業的日子,他们的脸上总带着幸福的微笑。那段履历,已和台灣的美景一道,熔化在暖和的回想傍邊……

[B]發明之旅:在認知中测验考试扭转[/B]

“在台灣念书,對付我来讲,更是一次从新發明和熟悉本身的進程。”来自航空學院的本科生李天柱说。

這是一段用時4個月的“从新熟悉之旅”。初到台灣,说话不异,風尚附近,交换無停滞,固然身处他乡倒也倍感亲热。在台灣與大陸的“同與分歧”之間,李天柱领會到不少的难忘,“以前都是在媒體上看到的报导,没有甚麼亲身领會,来到台灣,本身逛逛看看,這份體验十分可贵。”

李天柱感觉,台灣文化比力精巧,台灣人比力亲和,很是客套。大陸學生初到台灣後不少都感受不顺應,有些體如今人文素養上,倒讓人印象深入。在大陸一些处所,随便插队、不守秩序與你争我夺属常态,在台灣却显另类。“台灣同胞很讲礼貌,若是你最先辈入電梯,必定要帮手按住‘開’,等後面的人進来,再為大師按楼层”,電機學院的學生曾一凡说道:“在台灣,搭扶梯時要站在右邊,大众场合也不成高声措辞。”

列队同样成為陸生眼里的“台灣异景”。“無论男女老小,坐捷运、公交車、搭電梯城市自動列队”,曾一凡指出,人们都颇有礼貌,常常说“感谢、對不起”,讓我感受到人與人的和平相处,“大陸公众在這些方面做的很是不敷,我想大陸還必要時候去扭转”,曾一凡说。

對糊口與生命的見解也讓陸生赞叹不已,“台灣人最值得我進修的处所,就是ONAKA膳食纖,他们的糊口立场和糊口方法”,李天柱感伤地说:“不少台灣人的脸上多数带着满足、安静的模样形状,他们是在平安地過着属于本身的糊口,没有那末多功利之心與發急哀愁,实其实在地‘享受’糊口。”李天柱回味道。很多台灣同窗也跟他讲,在台灣诞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變,不少外在的法则只要随着走,就不會呈現很大的问题。

在台時代,電機學院的郑晓峰也很有感到地说,在台灣,本身碰到了不少颇有爱心的人,也听到或履历了很多讓人冲動的故事。“我曾听到真正的故事,一名淡江大學的同窗丢失了本身的校园卡,捡到的人坐火車从基隆赶到淡江归還。”实在,糊口的快活與知足来自于帮忙他人,“我深入领會到,糊口是不是恬静是由你的‘心态决议’的,而不是款項来决议。” 李天柱如有所思地说,“大陸用了十几年的時候来走台灣三十几年的旅程,不少软性的理防水防油貼,念性的工具還必要時候去提高。”

“在台灣的几個月,咱们最自豪的不是走過几多处所、吃過几多小吃,也不是成就跨越台灣同窗,而是咱们使很多台灣同窗扭转了對大陸的見解。四周很多台灣同窗,起頭用QQ,起頭喝王老吉,起頭進修简體字,起頭领會西安领會西工大。他们對大陸不少工具都很好奇。我信赖這會是一個好的希望,但愿能经由過程相互的交换,讓愈来愈多的台灣學生领會大陸。”李天柱深有感到地说。

[B]舒服之旅:在苍茫中感觉恬静[/B]

台灣的美食美景,从来称著于世。可@對%2y253%付大大%76jXu%都@“陸生”而言,赴台進修却并不是恬静舒服,压力、狐疑乃至懊恼也经常袭来。

初到台灣,大多學生城市很苍茫,偌大一座都會,没有一张認识的脸孔,不免有些忐忑。發發發老虎機,因為两岸教诲轨制不尽不异,教诲理论也有很大差别,這是“陸生”在肄業進程中發生压力的重要缘由之一。他们必要不竭去降服坚苦,试探实践,挑战本身,在分歧的情况中,摸索出本身糊口和保存的新法例。

两岸教诲成长的泥土,都是植根中國傳统教诲思惟,但两岸教诲理念的分解也很较着。

對付學生而言,大陸學生从小學到高中,其進修压力逐步递增,到高考前到达颠峰,而大學教诲却相對于比力松缓。但是,在台灣因此學测测验為分水岭,但進修压力倒是大學比中小學教诲要大。

“西工大的進修民風很好,同窗们都很吃苦。到了台灣才發明,不少的台灣同窗進修其实不是很用功。在藏书楼里,非测验時候用功念书的,很大一部門都是大陸學生。” 郑晓峰笑着说,“在台灣念书,我有的時辰都担忧未来回西工大了,會跟不上黉舍的節拍。不外,整體说来,在台灣念书仍是比力轻松舒服得!”

讓“陸生”们感触恬静的首要缘由,另有黉舍教诲情况的包涵和自由。在台灣進修的大陸學生广泛對這里的导師制和小班讲課印象深入,博士班、硕士班至多也只有十几小我,本科班也只有二三十人。

“在淡江大學,師生瓜葛很和谐。教员與學生的互動不少,不单常常自動關切學生,還會按期放置師生集會,经常一块儿會商问题。”李天柱说,他们班另有一名“陸生”,他们俩上課的時辰“想低调偷懒都不可”,教员很注重他们,总喜好點名叫他们讲话。同時,作為“陸生”,他们也是被系里导師约请用饭的常客,“咱们系里几近所有的傳授,都请我吃過饭,有的還请了两三次呢。”李天柱很有些“小满意”地说。

[B]文化之旅:在進修中互相交融[/B]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都从中華民族傳统文化成长開来。两岸文化按照分歧的本土文化和風尚情面,依照各自分歧的特性成长,构成本身的文化特质。

两岸文化固然在分歧的情况中成长,履历分歧情况的浸礼,但颠末两岸交换和進修,又在不竭地缩小相互之間的差距,不竭地互相交融。這一點,對付不少的“陸生”而言,领會也愈来愈深入。

“我在台灣上的第一節課就是依照本身的想象去画飞機,這還真讓我頭疼了,不晓得该怎样画。”方才在西工大修完大一課程的李天柱,固然學的是航空專業,可是在專業常识上,還几近是空缺。“初来乍到”的大陸學生大都都有领會,就是台灣高校的課程放置與大陸仍是存在分歧。相较而言,大陸的讲授侧重于道理,书籍内容较多,实務操作则较少;台灣的讲授较為注意实践,更加夸大利用。

据英國高档教诲查询拜访機构QS公司颁布的2011世界大學排行榜,2011年前500名大學,台灣共有10所大學上榜,此中台灣大學排名第87名,是台灣最好。“总體而言,两岸高校的學術空气都很稠密,很多教员都有海外留學的履历。出格是在台灣,不少西席都具有泰西知名高校的博士或傳授頭衔,他们的讲授科研能力都很强。”李天柱先容说。在台灣,尊師重教具备杰出的風俗,西席步队十分不乱。西席步队布局公道、本质良好、较為不乱、布满活气。台灣的大學傳授月薪為新台币9—12万元。加上西席在購房貸款、退休、後代上學、醫療保健等方面,當局都赐與优惠和赐顾帮衬。

提及和台灣同窗的互動,李天柱、曾一凡奉告记者,最初大師另有些目生,渐渐地大師一块儿谈天,讲两岸的糊口、谈相互的青翠岁月,還相约出去用饭、嬉戏,在課業上分工互助,“這些進程都是贵重的回想”。

同坐一間課堂,同在一個校园,两岸同學芳華并行,相互的心灵很快也很天然地就可以一块儿跳動,并發生出互相雕琢的“化學感化”。

吃苦、仁慈、當真是台灣同窗對大陸學生的广泛评價,大陸青年的進修干劲和讲堂上的介入度给台灣同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样,大陸學生也在台灣同窗身上看到了值得進修的长处。曾一凡感觉,台灣同窗思惟活泼、举措務实,有均衡進修和糊口的能力,這不但能使大學糊口更丰硕多彩,也表現了一种周全成长的本质。

對付两岸青年學生来讲,文化當然有些差别,但骨子里那份“中國情结”倒是贯串始终的,這也是中華民族傳统文化的首要构成部門。

對付不少台灣學生来讲,讓他们更存眷的是:鼎新開放30多年来,大陸经济成长令世报酬之赞叹。台灣不肯做大陸和平突起的观看者。将来两岸瓜葛若何成长,直接瓜葛到他们的亲身长处和他们将来的成长。

2010年,大陸國民出產总值已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经济體。同時,两岸自从2010年签订《海峡两岸经济互助框架协定》(ECFA)後,经济商業互助也敏捷成长。据海關总署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台灣對大陸出口享受ECFA關税优惠,货值42.21亿美元,關税优惠7.83亿元人民币。

将来两岸交换和互助還将進一步成长,青年學生在两岸互動中可以或许介入的市场空間也愈来愈大,只要可以或许掌控機會,找准位置,阐扬所學,就不會做一其中國突起的观看者。

将来两岸瓜葛的成长,正如台灣诗人林朝崧的诗句:“情天再補虽無術,缺月重圆會有時。”

黉舍港澳台辦公室副主任孙瑜先容说, 2011年我校與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師范大學、台北科技大學、辅仁大學、淡江大學等17所台灣地域的知名高校签订了互助备忘录和學生交换协定书,实現了黉舍學生赴台交换進修人数零的冲破,弥補了學校订台互助的空缺。

同時,黉舍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撑政策,包含保存學生赴台進修時代的學籍、承認學生在外获得的學分、并為合适前提的优异學生供给必定的奖學金帮助等,有力地保障學生赴台交换進修的顺遂举行。2012年,我校遴派的86名优异本科生分两批前去台灣。

一向以来,黉舍也在鼎力推動與台灣高校在學術交换、師生互访、结合举行相干專業學術集會等方面展開深度互助。我校的事情也获得了陕西省省委台灣事情辦公室的必定和支撑,并将我校作為省内對台事情重點单元,列入陕西省每一年對台交换事情规划。“與台灣高校的周全深度交换互助,将有力鞭策黉舍高程度钻研型大學的扶植過程。” 港澳台辦公室主任李華星说。

“赴台進修”上路周年,从學生到學界,从大陸到台灣,人们都等待讓两岸學子有更好的配合進修的情况,讓两岸教诲交换,不竭扩展共赢成长的根本,為两岸联袂繁華培育更多的後备人材。

這些工大學子分開西安,带着對将来夸姣的向往,露宿風餐,来到目生又認识的台灣肄業,或心怀喜悦,或顿感狐疑,或迷惘無措……但這一切,城市成為他们影象傍邊主题光鲜的章節,影响他们将来的人生。

他们在台灣肄業的故事,或诉之于人,或不為外人性来,但诸多故事的剧本却動人肺腑。當他们追赶属于本身的台灣之梦時,他们的身影却讓厥後者永久影象。




歡迎光臨 台灣廚藝教室交流論壇 (http://newstour.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3